中新社巴厘岛1月6日电 题:华裔廖彩珍:用华夏情结演绎印尼文化风采
记者 顾时宏
拥有17000多岛屿和100多个民族的印尼,如何让世人一目了然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在世界旅游胜地巴厘岛登帕萨努沙都阿五星级酒店专区,有座由华裔施柏松廖彩珍夫妇开办的努沙都阿剧院。该剧院因每周四次上演反映印尼各民族风情舞蹈剧《天谭》而闻名遐迩。
巴厘岛雨季的一个夜晚,记者慕名来此采访,只见装饰古典的努沙都阿剧院前庭,火把点点、人潮如鲫,享尽巴厘岛碧海蓝天迷人风光后的游客,毫无倦意地蜂拥而来,享受一场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于一体的舞蹈盛宴,以致这个能容纳700多人的剧场座无虚席。
喜好文学的廖彩珍告诉记者,“天谭”一词来自梵文Deva和Dhana,意为“神的恩典”,有神因对印尼人民的厚爱而赐予印尼群岛多元化的民族文化和天然资源之意。
在当晚长达80分钟的表演中,来自当地的63名男女舞者先后表演了庆祝丰收的《勒松舞》;展示当地色彩高贵美丽的《松革布》舞;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南亚齐《萨满舞》;表现当地民众因家园长期干旱祈求苍天赐雨的《祈雨舞》;重现爪哇岛印尼古代王国战争时期的《格里斯勇士剑舞》;半裸展示巴布亚男人健硕威武仅穿高迪加葫芦宝贝套的《巴布亚舞》;被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爪哇《皮影舞蹈》;风趣幽默的《割喳传统猴舞》、《现代猴舞》;以及《水舞》、《鞭舞》、《蜡烛舞》和充满现代流行元素和爱情美感的《双人空中杂技舞》等近20种类。
舞蹈通过传统乐曲、服饰、道具、特技、古典与现代的旋律等艺术元素,突显了印尼多地域多民族灿烂丰富的文化色彩,展现高度的艺术创意,让游客观赏除了巴厘岛以外的爪哇、苏门达腊、婆罗州、巴布亚等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风采,淋漓精致地彰显印尼多元文化的瑰丽与丰盛。
来自北京的游客辛女士观看后说:“看完这些精彩的舞蹈,才知道印尼不仅有个巴厘岛,还有100多个民族,如此多姿多彩的服饰与传统文化。”
前中国驻印尼大使卢树民去年观看后在剧院入口亲笔题词:“群岛瑰宝”。
而20多年前就在巴厘岛经营酒店的廖彩珍给记者道出她创办剧院的动因:“有很多游客怨言,巴厘岛虽是国际很好的休闲度假胜地之一,但晚上除了上酒吧逛闹市,无高雅艺术欣赏……”。每每听到客人如此怨言,这位华裔心里总不是滋味,希望能有一个“晚上让游客观赏综合性艺术表演的剧院”。
其实,开创演艺业也是源于廖彩珍对华夏文化的深深情结。
这位华裔回忆说:“遥想当年,父辈们从祖籍国踏浪南下异国他乡,把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美德体现在思维、举止、处世和言谈中。他们教导我们,要崇尚儒学,诚以修身、信以立世。他们还教导我们,在滔滔的生活长河中,不仅要居安思危,也要自强不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中华传统文化的无形动力,牵动着我们的心灵,即使在华文被禁的日子里,我们也没有一天不在家中偷偷地学习中文,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海洋中汲取精神营养。在风风雨雨的现实生活中,华夏情结,一直陪伴着我们的生活和事业!”她感慨道。
身为印尼知名华人作家的她,事业有成后,依然坚持创作,并出力出钱办华校,以回报社会。廖彩珍说,华文是她平生的最爱。每天无论工作多忙,身体多累,她都要读一读华文报纸和中文书籍,兴之所至,还会写一点杂感随笔,让自己的思绪在祖先创造的中华文字大海洋中尽情遨游一番。
她说:“我小时候最早学的舞蹈就是云南的孔雀舞,看过电影《五朵金花》,里面的歌曲非常好听!”
她希望通过歌剧院的舞蹈,把巴厘岛独特的传统人文文化内涵以及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用艺术形式不断向全世界的游客传播,带动印尼旅游业的同时,加深中国及世界对印尼的印象和了解。《天谭》舞蹈也是她以深深的华夏情韵表达对印尼祖国、对巴厘岛最真实的热爱。
廖彩珍夫妇的努力也得到印尼社会各界的肯定,她曾被甄选为印尼华社十大杰出女性,去年还荣获印尼创意旅游部颁发的“印尼旅游业贡献奖”。(完)
(中新社记者顾时宏)